经济危机强力蓄击,大部制元年即受考验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12月17日 转载)
来源:大公报
记者马浩亮/三月的「两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一批大部亮相。与以往相比,大部制改革在撤併机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职能的整合,将散落在各部门的行政权责统归在一起,以便于政策的协调和实施。 (博讯 boxun.com)
随著「三定」方案的进一步落实,各个大部正式逐渐适应新的角色。大部制元年就遇到了空前严峻的经济危机,这无疑是给大部制出了一道最难但又最具测试水准的考题。也许是巧合,面对经济危机的衝击,不少大部首当其衝。
工业直线下滑,钢铁、纺织等行业全线亏损,令被誉为「救火队长」的李毅中,再度成为最忙的中国官员之一,丝毫不比在安监总局局长任上轻鬆。伴随危机而来的失业问题,也令挂牌仅几个月的人保部四处调研,急需出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则必须思考,如何尽快使在中国经济中佔据特殊地位的房地产步入良性轨道。
大部制的部分优势已经显现。大部所形成的管理平台,可以更有效地加强资源利用和分配,更加及时地协调政策的出台。在救市如救火的经济危机中,这一点尤为重要。以今年新增的千亿投资为例,在大部制下可以较为集中地投入到突出问题的解决,避免资金的分散贻误时机。
民生领域是当前中国政府在应对危机中所著力投入的方向之一,这与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的大部制改革方向不谋而合。
民生之中,就业又是当务之急。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视察辽宁时还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和保障部,实现了对全国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合。在此之前,人事部、劳动部各管一摊,前者管脑力劳动者即干部范畴,后者管体力劳动者即工人范畴。近期为应对失业难题,人保部政策出台非常频密,原因就在于该部对宏观就业形势能够统一掌握。如果维持原来的双头格局,很难做到这一点。
但在始料未及的经济危机面前,大部制仍然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改革。金融海啸正日益蔓延到实体经济,应对危机,重点是工业,难点是企业。而在工业领域,儘管中央成立了工信部,但在地方相关职权还散落在经委、信息产业厅、信息化办公室、国防科工办、中小企业局、烟草专卖局等机构。
多年的经验告诫我们,多龙治水往往会减弱中央的宏调力度,稀释政策效果。就这点而言,大部制必须意识到「危」,进而抓住深化改革之「机」。
_(网文转载)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上海版“大部制”:地方政改俞正声抢跑出发 地方政改开始:上海将改革政府机构大部制 借大部制动刀 俞正声欲重组上海人事班底 大部制满月,三定迫在眉睫 “大部制”改革开始了:1个部长、10个副部长/陈行之 大部制牵动了什么? 大部制拆庙不减和尚,徒耗民脂民膏 瞭望:大部制發力在中後程 大部制解析 为何保留铁道部 大部制催化权斗,于幼军提前出局 大部制雷大雨小 从28个减为27个 中国“大部制”出炉:15部门重组 (图) 中共政府再造“大部制”明揭晓 虎照、大部制、政治改革 28部委机构改革为“大部制” 政治局:大部制是发展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李克强豪赌:大部制裁减百名部长 大部制权力抢位引发部长「抄袭门」 由李克强主导的中央“大部制”方案初稿完成 大部制满月带给咱们的乐不可支/何必 杨恒均:说起大部制改革,随州人笑了 郭泉:中共说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是“三权分立”,这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民主先声150 “大部制”改革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昂首阔步大部制出师不利/何必 汪玉凯: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大部制改革 大部制了又能怎么样/何必 牟传珩:今年两会“大部制”议题前瞻——中国行政机构 大部制风光无限让雪灾无地自容/何必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