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月刊揭开动车追尾后胡锦涛、张德江失踪之谜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8月02日 转载)
即將出版的《明鏡月刊》(第19期)用數萬字篇幅披露了溫州動車事故之後,中國媒體起義、網友造反的詳情 , 《明鏡月刊》更揭開事故發生之後,中共最高層集體失蹤之迷:都在北戴河的別墅攜家人度假消夏。
州動車事故後幾天內,從民間網絡到官媒大報,管不住的激烈言論,壓不住後的失控事態,一時間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意。 (博讯 boxun.com)
官民之間,媒體和宣傳部門之間,官官之間所表現出的一次次“讓人眼前一亮”,很容易讓人想起1989年“六四”前夕的一幕幕。毫無疑問,現在的中國社會正呈現出一種深具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政府無論說什麼,民眾都不相信;政府越是強調,民眾就是越不相信。官方媒體的聲音越大,民眾的質疑聲就越強;而衹要是挑戰官方的,或者與官方說法不同的信息,不管是否是真的,老百姓都信。官民對立和官民矛盾不敢說絕後,但也算空前。政府的權威和誠信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甚至勝過“六四”時。
故撲朔迷離中,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消失”了,在溫家寶總理抱病來到現場後,張德江 “人間蒸發”了,事故調查的關鍵期,不見了負責處理事故的第一負責人,也確讓人覺得匪夷所思,是知道自己做錯了避避風頭,還是.....?無人得知。
其實動車事故後續報道中,消失的何止張德江,胡總書記也不知道哪裡去了,自始至終不見動靜,除了借張德江、盛光祖和溫家寶之口的傳出的“高度重視”,“抓緊救人”這種說了和不說沒什麼區別的聖諭之外,全然沒有了胡錦濤的身影。
在全國全民聚焦的動車事故後數天內,胡總書記除了“同南非總統祖馬通電話”、与科罗马总统就中國與塞拉利昂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這種“動態”外,一路消失,也一度讓人難以琢磨。
善良的人們還曾猜測是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們各管一攤,事故最初既然交給了張德江處理,所以別的領導人也就沒再露面,或者領導人們在日理萬機別的國家大事。
但實際上,絕大部分在京的高官從7月下旬起都在北戴河的別墅攜家人度假消夏了。
知情者對《明鏡月刊》爆料稱,從7月中下旬起,在京的政治家委員以上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攜家人去北戴河度假療養去了。這也就是22日、23日兩天,胡錦濤集中精力,主持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主持了決定召開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政治局会议和向新晋升上将军衔的高級將領颁发命令状和合影留念外,之後別無其他露面的重要原因。其他在京的政治局委員和常委也多是如此,把需要出席的活動匆匆整合在22日,23日完成———領導們已經進入休假狀態了。
當然,在北戴河除了和家人休假,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就最關切中共十八大人事問題互相探底。
知情者稱,張德江也是在北戴河和家人度假時接到動車事故的匯報後動身趕往溫州的,他從溫州回京後,也是回到了北戴河的別墅和家人繼續度假,也得以繼續和其他領導人們套近乎,為自己十八大入常鋪路。這也是他為什麼不願意“掛頭牌”,不當國務院事故調查組組長的一個原因。而是次動車事故調查組的組長是國家安監局長駱琳。按現行體制,國家安監局雖屬正部級單位,但相對屬於內閣成員的鐵道部部長盛光祖來說,就算駱琳手持“尚方寶劍”仍是“矮了半截”,因此不少網民調侃說,“下級查上級,你說怎麼查?”
當然不願意在北戴河放棄和常委們套近乎的還有劉云山。動車事故後屢對媒體發“禁言令”的中宣部成為人民公敵之際,其部長劉云山也正在北戴河度假。不少對付媒體人的指令就是劉云山在北戴河的度假別墅中發出的。可憐多少媒體記者忍熱熬夜寫好的一篇篇報導和編好的一個個版面就是在這麼一種倍具諷刺意味的現實中被槍斃掉,多少努力和心血付之東流。
知情人還對《明鏡月刊》說,其實,惦記十八大人事班子的何止這些有望入常的政治局委員們。胡總書記從去年開始,腦子里其實只有這件事,早沒心思想別的事了。而抱病的總理溫家寶看到壓不住局勢後,匆匆趕往的溫州事故地的。
(博讯 boxun.com) 191338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