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春秋二十周论坛在广州顺利举行 改革派精英汇聚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16日 转载)
袁时伟:首先要申明我不是广东知识界代表,我仅代表我自己。今天来到这里,我感觉到受到很大的教育。可以讲《炎黄春秋》的历史实际上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一部分,它是推动了这个进程,也反映了这个进程,也记录了这个进程,为什么它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我想它是以一个英雄的群体在做支撑。这个英雄的群体实际上是体现的中国民主的政治。我今天来到这里受到的教育是民主的政治。
这个英雄的群体之所以可以成长,我想关键人物是杜老,我第一次看到杜老是在广东体育馆,现在拆掉了。那是广州第一个老体育馆,在那天,我就坐在看台上,大概有五千人。杜老站在那里挨批评,当时发言的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副部长,名字就不要说了,他已经走入历史了。当时杜老在挨批,说他是右倾主义代表,因为他讲了老实话,反映当时的农村困难情况,特别是讲广东增城水稻受水灾之后,农村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这样就变成了右倾分子,挨批评。但是历史证明杜老是正确的,他是一个高尚人,批评他的人是泡沫,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改革开放以后,杜老再引起我们的注意,不是他做新闻出版署的署长,而是他创办了《炎黄春秋》,刚才吴思先生讲的十大贡献,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
回过头来讲,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历史,不光是《炎黄春秋》是这样,特别是广州的媒体,人家都骂南方报社,为什么南方报社得到那么多人的讨厌,又得到那么多人的拥护,他都代表了我们民族的根基。这个东西,我感觉到非常了不起。我现在每天早上都读广州的报纸,广州各大报社都给我送报纸。但是差别大不相同,原来《羊城晚报》没有什么好看的,但是自从社长换了,改版了,有东西看了,它的子报,原来的《新快报》一般般,近年来改变也很大,办的非常精彩。《南方周末》的副刊快赶不上新快报,《南方都市报》有一点老气横秋的样子,赶不上新快报的改革锐气。广州很多报纸都办的不好,为什么?你不要埋怨这个环境,不要埋怨时代,时代没有什么对不起你,环境还有很多空间可以用,假如你在历史中起不到作用,这是你的社会责任不够,不要说时代亏待你,环境亏待你。在这个会议上,我受到的最大教育是历史是大家创造的,所有中国人在中国转型这个关键时刻都能发挥作用,究竟起到多大作用,就看你自己的努力情况。这是我今天受到的教育,谢谢大家!
_(博讯自由发稿区发稿) (博讯 boxun.com) 22168881358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