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于轼:怎么判都是全局皆输——评宝马车压人案 请看博讯热点:宝马杀人案
(博讯2004年1月17日)
天则经济研究所 茅于轼
宝马车压人案引起了全国的注视.我们局外人对事情的经过一无所知,应该怎么判完全没有发言权.无非是两种可能∶一般交通事故,或者故意杀人.目前的形势下,不管怎么判,结果都是全局皆输,没有赢家. (博讯 boxun.com)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现在这个案子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国内两部分人的斗争,变成一个谁输谁赢的问题,而不是探讨事实真相的问题.不管判定哪方面赢,社会已经分裂成两个对立的部分,结果都是加深了社会的对立.很可能会加剧社会的冲突.
我们早已习惯于毛泽东时代的将社会分裂成两个敌对阶级的思维方式,把仇恨集中于剥削阶级.每当生活发生困难,我们就控诉地主和资本家的压迫,进而忆苦思甜,感激新社会的″好日子″.这种挑拨仇恨的结果就是打倒了社会的精英分子,没有了富人,教授,政治家,企业家,造成全社会的大倒退.特别是文革时候大学几乎全部关门,传统文化被中断,社会的道德倒退,强权打倒了公理,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全国形成夺权的大混战,古迹被大规模地破坏,文艺界就剩下八出样板戏,生产全面倒退,吃不上,穿不上,更谈不上人生理想的实现.社会没了精英,领导国家只能找那些既没有多少文化,更谈不上雄才大略的工农分子,像陈永贵,王洪文之流.他们的特点是能够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
这种思维方式从来没有批判过,它还在我们的头脑里发生作用.社会的各种问题很容易变成压迫问题或者剥削问题.这种简单的分析方法,所谓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其实是分裂社会,制造动乱的基础.现在出了宝马车压人案子,许多人自然而然地沿用阶级斗争的分析方法,结果必然是加深矛盾,为社会动乱准备条件.
怎样避免这种结果,我以为首先要批判这种简单有害的思维方式,要冷处理一段时间,最后要科学地,不偏不倚地,实事求是地对案情做出分析,依法审判,让绝大多数人觉得判得公平合理.同时应该培养社会和解,社会宽容的精神,不要再搞从重,从快,从严那一套了.
《网路文摘》,徐水良主编
(博讯 boxun.com)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茅于轼: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有感 茅于轼:改革出了什么问题? 刘晓波:声援杜导斌的茅于轼先生 茅于轼:中国民主化,已见曙光待见朝阳(1) 茅于轼:欣闻胡锦涛自我隔离十天 茅于轼:孙大午案 一个企业家命运的政治含义 经济学家茅于轼为孙大午鸣冤叫屈 茅于轼称农民进城是中国大陆发展必由之路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