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学者”为十七大定调/黎阳 请看博讯热点:十七大权力变更
(博讯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 来稿)
2007.9.13.
吴敬琏最近在《中国改革》杂志上发表的“中国发展新阶段需要研究的若干重大 (博讯 boxun.com)
问题”很令不少人愕然:这还是“学术论文”吗?怎么满篇扣帽子打棍子?如此
气急败坏的泼妇骂街居然出自一贯以“道貌岸然”、“温文尔雅”、“学者的良
心”、“学术大师”等形象招摇过世的“吴大帅”之手,究竟是他吃错药了还是
杂志编辑弄错作者了?
这些人之所以愕然,是因为他们太“定势思维”、太想当然了:想当然以为吴敬
琏是“精英”、“学者”(以为至少也有点“精英”、“学者”的样子);想当
然以为“精英”、“学者”干的事就是“学术研究”(以为至少也有点“学术研
究”的样子);想当然以为“精英”、“学者”写的东西就是“学术论文”(以
为至少也有点“学术论文”的样子);想当然以为“学术论文”就一定“摆事实
、讲道理”(以为至少也有点“摆事实、讲道理”的样子)……正因为有了这许
多“想当然”,思想毫无准备,所以看了吴敬琏的高论才会惊讶、会愕然、会感
到“让人无从说起”、会感到“神经崩溃”、会感到“面对学术大师这样一篇的
文章,我不知道是应该哭还是应该笑,是哭比笑好还是笑比哭好?应该愤怒还是
应该鄙视”……这种心理大概跟人们在街上看见个一分钟前还西装革履、浑身名
牌、道貌岸然、温文尔雅的老夫子转眼之间突然在大马路上满地打滚、撒泼耍赖
、满嘴脏话、破口骂大街时的反应差不多。正如鲁迅所说:“绅士的跳踉丑态,
实在特别好看,因为历来隐藏蕴蓄着,所以一来就比下等人更浓厚。”
其实吴敬琏这次写的东西与其说是“学术论文”,不如说是“政治报告”——文
章的内容、格式、语气、口吻、术语等等哪有半点“学术研究”的影子?分明是
为党主席拟好的“十七大工作总结报告”。不信请看标题要点:
——“如何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
——“什么是我们追求的社会主义目标”
——“辨明社会主义本质,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就成为政治上的迫切需要
,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自己的党员和干部进行党的路线教育所必须完
成的首要任务。”
——“如何对待现代社会中的中等阶层”
——“如何处理收入差别扩大的问题”
——“如何推进政治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按照这样的方针,我以为,目前应当进行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制定出政治改革的总体规划实施蓝图;
第二,在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1)解决长期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问题,实现党政分开;
(2)在有法可依、司法独立和依法行政的基础上建立法治的基本框架;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3)实现党内民主的制度化;
(4)逐步扩大公民的民主参与;
(5)进行传媒改革,使言论自由和言论责任都得到保证。”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
这是关键,要放在第一位。”
……
看了上述内容,你说这倒底是“学术论文”还是“政治报告”?如果看成“学术
论文”,那当然要头晕。但如果看成“政治报告”,那就恰如其分。
许多人经过“精英”几十年的“疲劳轰炸”,已经不知不觉养成了条件反射,习
惯性地把他们的一切都当成“学术研究”,习惯性地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待
他们的一切,习惯性地把吴敬琏当成了学者而没有把他当成政客,没想到他会突
然以政客的嘴脸粉墨登场,所以这次才会一时不知所措。这也难怪,吴敬琏这次
的确破了常规。因为以吴敬琏的年龄,当政客早“超标”了,全靠“学者”的身
份才得以赖在政治舞台上。所以人们才想不到他会突然弃长就短,不顾“学者”
的身份而直接以“政客”的姿态跳出来。
吴敬琏为什么明明知道单凭年龄他改行当政客也没多大戏,这次却仍然要跳踉大
阚,赤膊上阵呢?
太简单了:十七大呗。吴敬琏不早不晚,偏偏在十七大召开前夕一反常态大跳特
跳,这还不明白?“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给十七大定调子。只要把他的主
张变成十七大的决议,那就不是他一篇文章的观点问题了,而是全党全国人人无
法抗拒的规定了。这不比他自己混个一官半职更厉害?
不过别以为吴敬琏在匹马单枪出风头。赶在十七大前凑热闹、“乱烘烘你方唱罢
我登场”的“精英”、“学者”还多着呢。比如:茅于轼——“为富人说话,为
穷人办事”。“北大学子”——“一座挺拔的高峰——北大学子眼中的张维迎老
师”(“北大学子”别的没学会,肉麻拍马屁的本事倒举世无双。这难道也是北
大教育的强项?)看来十七大开幕前后诸如此类的“精英”鼓噪还少不了,人们
拭目以待就是了。
值得注意的是,十七大前跳的最欢的“精英”、“学者”往往都有外国“基金会
”的背景。也就是说,这些人不是拿了外国“基金会”的钱出国镀金才得以扬名
立万、飞黄腾达,就是给外国“基金会”当“代理”的,或者兼而有之。比如,
吴敬琏是“基金会学者”。张维迎是“基金会”学者。茅于轼是“基金会学者”
。厉以宁是“基金会学者”……(人们倒是有理由疑惑:现在把持中国“改革”
、在中国经济界,尤其是“金银财保”(金融、银行、财政、保险)等行业呼风
唤雨的龙头老大“精英”、“学者”有几个不是“基金会学者”?有几个没有“
基金会”背景?)
十七大快开了。“基金会学者”吴敬琏跳出来了。“基金会学者” 茅于轼跳出来
了。“基金会学者”张维迎的手下跳出来了。还有哪些“基金会学者”即将跳出
来呢?别着急,等着瞧。为了赶着给十七大定调子,其他“基金会学者”极其同
伙们是一定要跳的。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博讯相关报道(最近20条,更多请利用搜索功能): “非毛化”与“去毛化”/黎阳 如今中国谁拥有“绝对权力”?/黎阳 中国历史教科书不认同中国认同谁?——评上海新版历史教科书/黎阳 吴敬涟是出色的义务鲁迅宣传员/黎阳 黎阳:“改革攻坚”,还是颠覆政权?—看“精英”西山会议的典型发言 张维迎的“精英”资格认证质疑/黎阳 “能做不能说”的“改革” /黎阳 《物权法》还是“贪污销赃反共乱政法”?/黎阳 请鲁迅回答吴敬琏/黎阳 美国之罪犯,中国之“精英”/黎阳 《物权法》实际保护谁?/黎阳 强行通过《物权法》——读懂《南方周末》/黎阳 “学术研究”与专政工具/黎阳 巩献田教授得罪了谁?/黎阳 工人网被关-没有钱就没有发言权?/黎阳 现代版的“顺民”教材—评袁伟时的《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黎阳 皇甫平靠臭架子还能混多久?/黎阳 以“改革”的名义夺取政权,打倒共产党/黎阳 必将广为流传的新编儿歌三字经/黎阳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