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防疫过度易引发二次污染
(博讯北京时间2008年6月13日 转载)
来源:星岛环球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卫生部四川省抗震救灾卫生防疫联合专家组组长杨维中13日表示,灾区不是疫区,对防疫需要理性对待而不是盲目恐慌,更不能因噎废食,因为防疫过度造成二次污染。虽然汶川大地震已一个月,灾区并没有发生疫情,但不少心有余悸的民众仍然谈“疫”色变。
(博讯 boxun.com)
星岛新闻集团消息,杨维中13日上午特别指出目前防疫过程中的三个误区:一是对于来自重灾区的人或物心存“畏惧”,担心其携带病菌传播疾病。二是“尸毒”之说没有根据。三是大面积过度消毒会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形成二次污染。
杨维中表示,第一个误区主要源于一些对灾区情况和疫情传播途径不甚了解的人。首先,到目前为止,灾区并没有疫情发生。其次,传染病的传染源是传染病病人以及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染病主要是经水、食物、呼吸道、病媒生物(如蚊、鼠)、血、性、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至于“尸毒”误解,杨维中表示,一般遇难者遗体不是病人尸体,不会传播疾病,即使是在腐烂的遗体上,寄存的也只是自然界微生物,不是引发传染病的病原体。就算在遇难者中有少数病人,但病毒只能在活细胞中生长繁殖,绝大多数致病菌在外界存活时间有限,在遇难者去世一定时间后也会自然消亡。
杨维中又指,在一些重灾区,有关方面对花草、广场、公路进行大面积、高频率消毒,这些消毒液影响花草、树木生长的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和水源构成威胁。
杨维中强调,目前,防止疫情仍然是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防疫意识是值得肯定、也是非常必要的,但希望不要因为防疫过度而影响正常生活和秩序。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点击这里对此新闻发表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