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者不宜炒股”是个伪命题
(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2月06日 转载)
稿源:南方都市报
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出席“第九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时发表讲话,披露了管理资本市场的基本思路,郭在讲话中说:“尽管国内外许多权威研究机构一致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蕴藏着罕见的增长潜力,但是低收入人群和以退休金为生的人群就可能不太适宜参与其中,应该建议他们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这段话被归纳为“低收入者不宜炒股”,在网上获得了广泛的转发和评论,其中不乏夹杂着愤慨与失落情绪的言论,郭顿时像他的几位前任一样,成为股民发泄不满情绪的对象。
(博讯 boxun.com)
中国资本市场确实云集着大量低收入者,包括以退休金为生的老人。由于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表现为“牛短熊长”,低收入者的亏损成为一个溢出于市场之外的社会问题,也使管理部门感受到压力。“低收入者不宜炒股”并不是郭树清首创,在近几年的中国资本市场,管理者不仅经常这样说,而且还曾影响到交易规则的制订。在2009年的创业板市场筹备阶段,深交所就曾设想对开户者设定一个“起跑线”,将资金量过少的散户排除在外,只是由于引起市场的普遍反对并且涉嫌对散户的歧视而最终没有成行。
股市投资充满风险,低收入者承受风险能力比较差,简单地说就是输不起,因此参与炒股的压力无疑远远超过高收入者。但是,尽管低收入者在这个市场中伤痕累累,他们却总是仍旧留连于这个市场,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缺少适合于低收入者的投资渠道,唯有股市便捷的交易渠道给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郭树清说,要建议低收入者更多考虑风险较低的投资和储蓄工具,但是,这种“风险较低的投资”是什么?肯定有人会说他们可以投资基金,然而,曾经以“专家理财”夸耀于市场的基金早已被事实证明名实严重不符,基金的投资并不比所谓的“低收入者”更高明,反而给一些心术不正的基金经理借助投资者交给他们的“集合理财资金”开设“老鼠仓”打开了通道。至于储蓄,通货膨胀之下的负利率早已让民众心寒,只是它的亏损是隐性的,不像股市亏损那样一目了然罢了。
一个投资市场出现以后,不管是低收入者还是高收入者,都有进入的资格。投资者进入某个市场,最基本的因素是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最近两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低迷,已经有大量投资者在遭遇累累亏损后离开市场。而离开股市的投资者并不都是低收入者,如果要严格进行分类统计的话,可能其中的高收入者更多。高收入者手头拥有大量富余资金,但他们宁愿投资房地产,放高利贷,也不愿投入股市。中国资本市场的根本问题在于缺乏充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刚性机制,投资者进入这个市场,只有无穷无尽的义务,而难以得到有保障的回报。如果以为将低收入者排除在市场之外,市场就可以稳定了,这实在是一厢情愿,因为一个不能保护低收入者利益的市场,也不可能保护高收入者的利益。从这一点来说,所谓“低收入者不宜炒股”,其实是个伪命题。
证监会以保护投资者利益为天职,这自然也包括了对低收入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但郭树清的这番话,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为了卸去证监会的责任,低收入者听了心灰意冷,高收入者听了也不会高兴到哪里去。难道高收入者就因为钱多了一点便可以听任宰割?如果高收入者受到了欺诈,证监会是不是因为他们比较富裕而有理由对他们的维权行动束之高阁呢?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5168821832
[发表评论] [查阅评论]
(不必注册笔名,但不注册笔名和新注册笔名的发言需要审核,请耐心等待):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