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预测地震,靠谱吗?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5月29日 转载)
来源:果壳网 作者:Greenan
●信蛤蟆不如信科学,科学会给你该如何获取并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也会给你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力。对于地震灾害,我们还是应当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建筑设计、工程监理、预警演练之中,减少偶发突发事件对人民的伤害

昨天唐山附近4点几级地震,帝都人民又躁动了。蛤蟆预测地震的事情被不断重提。我也手欠一点,改改自己两年前的一篇老博客,解读一下“蛤蟆测地震”故事。
中学初夏的一个雨后,我在宽阔的长安街西延线见到成千上万正在过马路的大小蛤蟆,但惊讶和震撼随着之后几个春夏之交的蟾蜍聚群重演逐渐淡去。又几年,城市扩张,路两边的湿地、桃园逐渐演变成住宅商厦,蛤蟆聚群的事情再很难看到。
直到2006年我们实验室收到一封“同学来信”,一名大学生说媒体最近频繁报道蛤蟆聚群,这个现象是不是很有研究价值呢?试想“中二”的我都对此见怪不怪了,可想而知我看到那封信的反应。
因为时间上的巧合,一些人不自觉的把春夏蟾蜍聚群和2008年度四川地震联系起来。以至于每年这个季节,但凡有什么地方人看到蛤蟆群聚,民间就一片恐慌。正在科学主义者对此冷嘲热讽时,国外研究者“送来一颗子弹”。
两年前四月一日前后,一则新闻说:科学家研究发现,蟾蜍能够提前5天探知地震的发生 。开始我还以为是愚人节恶搞,追溯消息来源才知道,这是条真新闻,来自英国Open University科研人员刊行在Journal of Zoology的文章。
文章大意是:研究人员在2009年3月底到4月底期间研究意大利一个本来是蟾蜍繁殖聚集地的浅湖San Ruffino Lake。2009年拉奎拉地震地震前5天,距震中74公里外的雄蟾蜍们突然几乎跑的精光(96%),也不交配产卵了。面对这样的异常行为,研究者比对了当时各种自然现象记录,发现气候和月相都不能解释蟾蜍这样不寻常的行为,只有一些和地震有关的监测数据趋势吻合的比较好。
图示:五角星标注震中位置,红圈A标注研究地点

这篇研究其实还有一些数据让人困惑,难以解释:
行为记录上,雄蟾蜍数量在地震前5天突然下降,第一次地震结束后部分蟾蜍回来,聚集一起,交配产卵行为有所恢复,但突然又跑了,三天后发生了余震,震完不久,一切恢复原状,就没数据了;
从地震数据看,从6号开始震,到9号之间余震不断,但蟾蜍陆续回来,然后是10号又跑掉一部分了,13号的余震相对之前余震要小;
实验将近结尾的4月20-22日,蟾蜍聚群依然有一次显著下降,之后未发生地震,而且21日行为数据有缺失;
另外,实验数据只有最多不到100只雄蟾蜍,而雌蟾蜍的行为因为样本量太小未予分析。
即便如此,因为这是难得的有关地震与动物行为之间显著相关的佐证,文章投稿后才一个多月就获接收。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文章在讨论中还引用了四川大学在Bioelectromagnetics上发表的2008年四川地震前后老鼠行为变化的文章,报告发现实验8只老鼠中有6只在四川地震前3天运动行为显著降低,对,是降低,并非民间流传的鸡飞狗跳式的异常。
虽然依据动物行为预测地震是早年间民众科普运动主要内容之一,但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即便监测地球物理状况,都很难准确预报地震,更何况利用随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动物行为。
科学松鼠会瘦驼曾经就此发表过一篇文章:动物预报地震,靠谱吗?即使动物真的可以提前感知地震来临,它们又能以什么方式“告诉”人们呢?也就是说,人们怎么从它们充满混杂噪音的行为谱中发现这个信号呢?
动物表达一些行为会遭受很多种因素影响,除了它自身的生理需求外,社群、环境也具带来很大压力。人们在解读动物行为时往往不能靠行为发生当时的姿态来判断它的目的或原因。而必须要通过系统的观察记录,从生理、能量、收益等各个方面去猜测一个行为形成的远端,也就是进化上的,或近端,可以理解为个体上的机制。要研究异常动物行为,首先要确认什么是正常的动物行为。然后再排除和行为变化没有关联的外界因素。而且,即便有的因素和行为变化同步,也不能确定就是它直接影响了动物的行为,还要靠实验设计来检验这个关系是否存在。
像意大利蟾蜍这样的偶发事件就实在太难靠自然检验了。人们只能依赖下一步用室内实验,比如给蟾蜍暴露在微量氡或电离变化的环境中,来观察蟾蜍交配行为有没有变化,还要计算蟾蜍可以感知的最低浓度是多少,来确认其敏感度。嗯,我希望能有更多进展。
但很多普通人不管这一套,他们笃信四川大地震后流传着癞蛤蟆大聚集宣告地震的流言,“宁信癞蛤蟆不信专家”。
事实上,蛤蟆教的人们是把正常行为当异常了。这篇文章所报告的现象,是蟾蜍繁殖大聚集后突然跑光,从行为规律上,与正常的每年蟾蜍繁殖大迁移相反,所以才是“异常”。而信蛤蟆要冒最大的风险是,蟾蜍年年都会繁殖聚群,但地震也不会总是赶上春季才发生。与其这样,直接监测地球物理变化更直接些。
信蛤蟆不如信科学,科学会给你该如何获取并分析信息数据的能力,也会给你区分正常和异常的判断力。对于地震灾害,我们还是应当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建筑设计、工程监理、预警演练之中,减少偶发突发事件对人民的伤害。
科学赋予人理性,Don't panic!
本文来源:果壳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5193471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