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形成的自上而下和平政改“契机”/沈建明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2月17日 来稿)
i
“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初期——一篇《人妖之间》掀起的暴露文学、伤痕文学和发端于“民主墙”的民间民主思潮“一波三折”。未几就被“政左财右”压下去了。开始了“一切向前看”很快“一切向钱看”的生死疲劳历程……
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性物化,社会不公以致“临界”——社会价值观的极度扭曲终于在“压力指数世界第一”的“舌尖下的中国”爆发了“维稳压倒一切”态势下的维权反弹。形成公民思维和臣民意识搏斗中崛起的公民文化、公民运动……
胡赵二位在当时的权力、利益格局中,起不到“左右时局”的作用。邓小平(威权人物)很长时间支持胡赵的“经济政策”;在“政治思想领域”比较开明派和顽固派之间起到“调和、平衡”作用。一直到“89.64”站队——其实:“82宪法”版本出台,体制内外的舆情态势亦能成为考量各层面国情的一个“诠释”。容略。
自邓之后。历代执政者的“威权”乃至“公信力”每况愈下了。导致:制度性腐败造成社会化腐败。常言道:治标治本。本正源清。二者相辅相成。剖析历史与现实社会,不能把眼睛单单往上看滴。需要纵横视野。
越来越多体制内外有识之士的眼光乃至文章、说说已经聚集包括“宪法”在内的顶层制度设计上了。现实动态无非是:国人基本权利(包括话语权)和社会契约(包括游戏规则的程序)的体现状态。
过程的快慢和代价的多少,取决于体制内外公民思维和臣民意识搏斗的理念、实践是否具备:1.宗旨鲜明。2.策略可行性。3.共识兼容,公民体组合的成熟度。其他的在其次。否则:一旦“契机”来临也会“错失”或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倒逼形成的自上而下和平政改“契机”,短短一年里“错失”了二次:1.去年“7.23”动车事件和围观围堵“陈光诚效应”期。2.“王薄”事件引发的“去薄化”季。两次均被权贵利益集团和顽固派明明暗暗勾心斗角、“核心利益”涂鸦转向了……期间的风波多半成了“肥皂剧”。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019198024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