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四川甘肃旱 雅安地震也是人祸/王世保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4月22日 来稿)
作者:王世保 我对于地震的关注,也是从今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开始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我根据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取象类比思维提出了中国应该建立“中医诊断式”的地震预测理论的设想,其原理就是把地球与人体进行类比,认为地震的发生就像人体患病一样,内在的活动必然会导致表征的出现,继而根据地表的表征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其后,一个名为耿庆国的地震预测研究专家进入了我的视野,随着对其日渐深入的了解,我发现我所提出的设想已经为这个专家所实践,并已经提出了系统的“中医诊断式”的地震预测理论,即旱震理论。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欣慰的事情,然而欣慰之余,我的心里又升起了一种无名的悲哀,就是这种已经把我国地震预测理论推进到世界最先进行列的理论,却因其不同于主流的科学地震预测理论而被封杀,科学霸权的垄断导致这个伟大的成果不能有效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进而也压制了在地震学界出现的一位“哥白尼”式的人物。 耿庆国,北京市满族人,1965年8月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地震专业,师承著名地震学家傅承义教授。早在1966年4月1日,河北省邢台专区宁晋县发生震级为7.2级的大地震之后,耿庆国曾经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训示,周恩来在邢台向当时的中国科技大学地震专业同学提出:“希望在你们这一代能解决地震预报问题。”接着1970年1月5日,中国云南省通海县又发生震级为7.7级的大地震,耿庆国笔录周恩来总理的电话指示:“密切注视,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的,可以预防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地震工作要以预防为主”。 也就是在这次地震之后,耿庆国才开始注意大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他收集了1956-1970年以来中国发生的历次地震的相关资料,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中取象比类的研究方法,终于在1972年提出了卓越的旱震理论,并在年底召开的全国地震中期预报科研工作会议上,作了旱震关系的报告,阐述了他发现的“6级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区,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区。旱区越大,干旱时间越长,相应的震级越高”的统计规律 事实上,耿庆国教授所提出的旱震理论正是利用地震发生前地下板块的活动所释放的能量对地表天气的影响而提出来的。大地震不是突然产生的,地表能量的突然爆发必然伴随着地下能量的缓慢的聚集过程,而这个聚集过程必然会给地表带来气象效应。按着一般常识性的理解,地下能量的聚集,必然会导致地表温度的升高,而地表温度的升高带来的是当地地面升发的水蒸气大幅度减少,这必然带来的直接气象效应就是干旱少雨,而且能量聚集时间越长、越多的地方,所产生的干旱也就越长,未来发生的地震强度也就越大。他就根据这种大旱和地震相关的效应提出了大旱之后必有大震的旱震理论。比如他在旱震理论中提出“干旱面积越大,震级越高”、“地震离干旱期越久,震级越高”、“震中一般位于特旱区”等等。 耿庆国教授依据自己提出的“旱震关系大地震中期预报方法”,成功预报了1975年的海城地震,使得辽宁省南部100多万人在震前两个半小时撤离危险区,避免了一场空前的灾难;而在1976年的唐山地震预测过程中,虽然耿庆国教授做出了准确的预测,但因预报的级别较高没有通过国家地震局的审查,即使是在地震的当晚当他在岳母家发现大量的临震前异常现象并通过三里屯派出所的电话与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也无果而终。然而,时隔二十余年后的今天,就是这次汶川大地震又是多么地与那次唐山大地震相像啊!耿庆国教授等这些“非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在今年4月下旬召开了一场重要的预警会,并在这次预警会上报的一份材料中明确地预示了四川“阿坝地区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点在5月8日(前后10天以内)”,然而地震还是在5月12日没有被任何人防范的情况下发生了。 2008年5月12日,当听到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时,中国的地震科学家耿庆国欲哭无泪,心里在流血。 不是我们人类在地震面前没有智慧,而是我们对科学的盲崇却把我们在地震面前变成了瞎子和聋子!那些主流的地震预测专家们可以用一句“科学还不能预测地震”把自己的责任推脱的一干二净,在推脱之后,他们会继续挥舞着“科学”的大棒去遮掩中国人在地震面前已经做出的重大贡献。 中医理论、旱震理论,这些都是一个智慧民族的伟大创见,然而如今的这个曾经是智慧的民族却在科学主义面前变得是那么地愚昧、无知和武断,他们对自己固有的智慧不断陌化,直到用承受痛苦的灾难去接受这种漠视传统的惩罚,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博讯来稿] (Modified on 2013/4/22)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819197005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