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长黄奇帆穿新衣走老路怎么行?/吴东华
(博讯北京时间2013年11月29日 来稿)
作者:吴东华
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2013年11月21日在《中国证券报》发表了《改革完善企业股本补充机制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文章,全文主要核心是围绕着给企业进行股本投资的各种方法。笔者认为,这是变相的贷款,不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提质增效、调结构、去杠杆。
黄奇帆说:“目前,我国政府负债规模大体占GDP的40%-50%;而企业负债总额已达70多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30%,处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最高区间,也高于世界成熟经济体50%-70%的水平(美国政府负债水平虽然高达110%,但企业负债率只有40%左右)。”“我国股市受大环境影响一直低迷,企业股本融资受到抑制,信托、租赁、小贷等‘影子银行’借贷业务随之大幅扩张,年融资从几百亿迅速增加到数万亿,今年1-9月就高达6万亿元。这些融资资金,对企业而言,都是债务,且利率比银行信贷高50以上,从而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越来越高、债务越来越重。这种状况长此以往,势必造成社会资金在债务链中逐利循环,不仅加剧了金融系统风险,还给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障碍。”
面对这种高负债的企业怎么办呢?
黄奇帆说:“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仅靠存量调整,没有较强外力介入,三五年时间难以奏效。当有较大规模的10万亿元增量注入现有40万亿元企业总股本时,结构调整就会变得容易。”
显然,这依然是通过高投资来推动,大家想想看,一年新增信贷也就控制在10万亿元以内,黄奇帆市长显然还是变着法子来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戏可唱。那么,如何把投资资金从过去的信贷来源转变成现在的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新衣裳呢?
黄奇帆说,通过政府产业引导资金3万亿元、国有股本资金1万亿元、保险资金2万亿元、社保基金1万亿元、银行资金2000多亿元通过4倍杠杆放大达到1万亿元、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股权融资与股市总市值之比1:1左右能够产生几万乃至十几万元、外资私募基金数百亿美元,如此这些渠道汇总就可以形成10万亿元的股权投资组合,用以支持企业股本扩张。黄奇帆说,中央和地方两极财政每年有上万亿元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扶持科技研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这些资金可以发展成母基金,不以盈利为目的,可以带动两倍的市场募集资金投入。
笔者认为,这是类似过去的贴息贷款,只不过是过去是以企业方面的贷款形式进行投资,黄奇帆是以投资形式投资企业股权。显然这并没有改变企业产品竞争力,是新瓶装旧酒,穿新衣走老路。
问题是,黄奇帆通过汇合10万亿元的资金改变了落后的产业了吗?改变产能过剩的产业了吗?
黄奇帆说:“一般而言,股权投资选择性强,它们会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投向高效益、低消耗、有战略发展前景的项目,而不会选择过剩产能、污染企业和技术落后企业。这种市场化的资金链与创新链匹配、创新链与产业链匹配的方式,有利于推动优势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落后企业淘汰,比政府人为地调控项目投资和信贷资源更管用。”
很明显,企业债务过重的局面按黄奇帆的方法,只得到轻微的改善。对于产能过剩的造船、海运、玻璃、水泥等行业,政府不挽救也会自动淘汰,对于钢铁行业,这些年来由于钢铁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想通过规模扩大来降低成本,所以产量越来越大、产能越来越大,黄奇帆的方法并不能调控钢铁业产能过剩。所以,笔者认为,中央必须向几家大的钢铁企业逐个下达产量产能总指标,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控制钢铁产能过剩的局面。由此可见,黄奇帆的让产能过剩让市场投资资金不跟进自动淘汰不适合钢铁业去产能过剩。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黄奇帆还是想要变着法子投资,来拉动经济。而李克强总理的经济治国思路是去杠杆、调结构、无刺激、提质增效,重庆市长黄奇帆是穿新衣走老路怎么行?实际上,笔者可以明白地告诉黄奇帆,如果走并购的道路,三五年企业转型的确难以奏效,于是笔者2009年就提出解购论淘汰并购论,这是快速提质增效的方法,随后又提出第四驾马车的一系列整合如产品整合、跨业整合、多元业态整合、横竖整合、企业金融整合、跨省整合、跨国整合、行业整合、GDP整合、税收整合等等,笔者认为,三五年企业转型奏效是可以实现的。李克强总理经济学的观点高瞻远瞩,能够实现中国经济无刺激促进调结构,只需通过一系列整合、各行各业整合、多层次经营等战略方法,三五年是能够实现的。黄奇帆变着法子搞投资拉动经济不是可持续道路,尤其是对于产能过剩行业让其自我淘汰,实际上,李克强总理并不是让产能过剩行业死去而淘汰,而是促进调结构让其升级来淘汰。所以,黄奇帆的市场自我淘汰产能过剩与李克强的通过技术升级、环保、差异化发展、特色化发展来淘汰产能过剩是不一样的。黄奇帆还没有转变思维,穿新衣走老路怎么行?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19193203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