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咏禧:反占中背后的十大假设及例子 请看博讯热点:占领中环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01日 转载)
反占中背后的十大假设及例子
前言:
理性讨论是需要的,在讨论中我们需要了解彼此对方思考及价值观后的假设,这会有助我们讨论和互相理解。每一种假设背后也有很大的讨论及辩论空间,只要了解对方背后的假设便可以针对性地回应讨论,讨论才会更有意思。
本文重点不在于如何回应每一种假设,而在于希望提升讨论时对说话文字论点背后假设的敏锐度。
以下简单综合的反占中者背后的十大假设与例子:
1.道德相对主义:
「你的公义和我的公义不同,你的公义我觉得不公义」
「唔好讲到咁伟大,我觉得你系自私」
2.主观主义:
「你不代表我,怎能代表我占领?」
3.权利冲突:
「你示威的权利剥夺了我使用道路权利的权利喎」
4.工具主义
「运动不可能成功的,公民提名的目的很难达到」
5.资本主义:
「占领运动影响了香港经济」
「成日讲民主,民主可以当饭仔呀?」
6. 外国势力论
「班美国佬搞搞震,想搞垮你中国好耐,根本个个政客都系收钱煽动d人」
7. 8964的创伤(一)
「阵间出坦克车解放军,命仔都冇呀」
(这也涉及个人在价值排序中,生命与家庭行先)
8. 8964的创伤(二)
「又唔见渠地推自己d仔女出黎占中?六四啲学运领袖推啲人去死,而家个个喺外国叹世界呀!」
9.知足论
「其实而家都已经好好啦,好过我地以前打日本仔/偷渡落黎/住板间房/饭都冇得食」
10.支持政府建设论+斜坡理论
「个个为反而反,政府点样做实事?」
「香港只系中国的一个区,如果政府俾你威胁就妥协,点管治其他地方?其他地方会有样学样。」
我的感想:
想讨论,又怕伤感情,真不易!
在讨论前,必需注意对方是否进入了适宜讨论的身心状态,才可开始讨论呢。
如果对方起哂杠,一心想扳倒你的状态,未必适合讨论,反之亦然。
真正的讨论并没有赢与输,也要有被对方影响自己既有立场的心理准备,才是真正的理性讨论。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16085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