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潇:习近平的大棋局缺什么
(博讯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 转载)
陈潇 评论员

中国的强势不断下滑,主要因本国经济缺乏持久动力,而老龄化不断加深。
多年前,国际政治学术界已经有学者提出「北京共识」,这一概念与冷战后流行的「华盛顿共识」相对立。后者认为成功国家的一般模式是民选政府、政党轮替、利伯维尔场经济,而「北京共识」则认为,一国在较为落后的政治模式下,仍有可能获得经济上的成功,并提升整个国家的权势水平。
金融危机以来,一度让自由主义者自信满满的「华盛顿共识」受到了削弱,而「北京共识」——哪怕仅中国这一个范例——则十分耀眼,彷佛大萧条时期的苏俄一枝独秀。藉此,习近平为首的中共中央反复提出「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等概念,并在国际上张开「亚太梦」的大旗,对内对外都抬高了调门气势。借助APEC,习近平告知世人,中国愿意做一个互利共赢的亚太大集团的领导者。换句话说,中国为建立新的「霸权地位」做好了准备。
无论是「领导者」还是「霸主」,所需要的都不仅仅是单纯的硬实力。诚然,用传统的经济、军事、政治这三个维度衡量,今日中国在亚太地区做领导者基本是够格的(哪怕是领导者之一)。而就文化传播、制度威信等软实力而言,则差得很远。近现代史上,能够建立长久霸权的英国、美国,一个贡献了最早的市场经济和金融制度、政党轮替制度,另一个则大大完善了这些制度并建立了人类最可靠的宪政体系。这些制度及其威望,带领了全世界政治文明的进程,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终于获得全人类的共同认可。
当前中国的制度,在政治上是「一党领导」,落后于世界主流的民选政党轮替制度。经济上是官僚资本主义与利伯维尔场经济的混杂,落后于真正的市场经济制度。这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固然有其高效率、低成本的优点,但放在其他大国是根本不可复制的。美国很多学者非常羡慕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但他们不敢提出美国应该照搬中国经验,因为以中国的速度发展经济,就需要强制拆迁、压低工资、乱搞社保,背后是对无数民权的碾压和民利的剥夺,这在美国是想都不敢想的。印度也有很多人赞美中国经验,但印度任何政党都不敢像中共一样对农民专断跋扈,反而要对农民的利益抱谨慎侍奉之心,因为农民是印度最大的选民群体。所以,尽管中国经济在制度的支撑下流光溢彩,这套制度却没有领先潮流的威信,也没有让他国学习的可能。最终,中国人牛只牛在一个「钱」字。
习近平主席的大棋局,目前的支撑是硬实力。这个硬实力能硬挺多久,中国的领导势头才能持续多久,笔者估计是二十年。从大形势看,中国的强势是在不断下滑的,主要是因为本国的经济缺乏持久动力,而老龄化却在不断加深。而大棋局所需要的「软实力」,由于与中共的根本利益相悖,所以在习近平任内是不可能建立的,其后一任也是不可能建立的。什么时候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什么时候才有可能建立。历史不会开倒车,民主蒙尘一时却不会老去,中国的「霸权」,恐怕不会长久。
来源:东网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1761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