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山青:专家报告直指香港高铁工程进度「过份乐观」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3月17日 转载)
高铁是否在715亿之外再超支、可否在2017年通车引起公众关注。独立董事委员的第二份报告在2014年10月发表。当中的专家报告的建议远超于此。但立法会的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每两个月才开会一次,并没有根据专家报告的建议监察高铁的进度。文章内的括号部份来自第二份报告书。
专家小组报告
专家小组开宗明义地指出今天的问题是前朝留下,皆因「主要不在工程或项目管理上的缺失,而是关键合约方面缺乏足够的缓冲期。」
高铁项目总监的问题是「对施工期及追补进度措施的假设过于乐观」,因为「不管追补进度措施的成效如何,整个高铁项目在开始动工后极难避免出现延误。」
专家小组提醒,「高铁香港段是否能于2 0 1 7 年开始营运, 乃取决于( a ) 海关、出入境及检疫设施在西九龙总站的共享位置,以及( b ) 与政府签订服务经营权协议( 即营运高铁香港段的列车服务协议)。」即工程以外的因素。
专家小组认为地铁隐瞒事实(过份乐观)的有两点。
评估方法不同
地铁的项目管理团队的评估是「基于对预期生产率的预测」,它认为「高铁项目有9 0 % 机会可如期完成,余下1 0 % 机会延至2 0 1 7 年之后才能完成。」但专家小组「比较国际建造项目样本、港铁公司已完成的项目, 以及港铁公司正在进行的项目」,认为:「高铁项目有6 9 % 的机会可按当前的时间表完成, 余下3 1 % 机会延至2 0 1 7年之后才能完成。」即是,项目管理团队玩数字。
做价问题
「高铁项目整体造价的估算是由采购处编制整」,「采购处识别了与工程时间表有关的或然风险,并评估其量化值。」「根据当前的假设, 采购处有9 0 % 的信心达致目前预测的整体造价中的风险评估部分。」
但问题是,当前假设无法预估未来。专家小组「由上而下的核实工作, 其方法与核实工程时间表所作的基准比较非常相似。」对715亿的估算,其分析是, 「有67%机会超支。」
专家小组提出了几项建议。
备用资金
「港铁公司是利用以事件为基础的分析来预测项目的整体成本 — 容易造成乐观想法 — 独立专家建议采用过往提取备用资金的趋势指针,来质疑和核实以事件为基础的整体成本预测。」专家也认为715亿的「缓冲金额数额太低。」
5%延误报告
「造价的概率所作评估下跌5%或以上,则项目管理团队和采购处应立即向工程委员会汇报; 及工程委员会除了按季向董事局汇报有关项目的进度及各自的预算, 若工程延误导致高铁项目未能于2 0 1 7 年年底前落成交付的概率增加5%或以上,则工程委员会亦应在下次董事局会议上向董事局汇报。」
汇报里程碑
有见于原有的『「项目综合管理系统」制定的报告和稽核机制, 并未能够就工程出现无法补救的延误「发出警号」』,专家小组建议设立新的「交通灯号准则和采用显示项目达标概率的指针」。具体而言是一套「向港铁公司董事局汇报的关键里程碑」和「用以监察主要里程碑的关键绩效指针」。
在2015年3月之前,港铁应汇报:
810A (高铁总站)之「完成北面由上而下建造范围内B 3 层的横向支撑」;而其「关键绩效指针」应为「混凝土浇灌进度」。
西九龙总站
专家小组特别关心西九龙总站B 3 层横的向支撑工程,因为「一旦总站( 北) 由上而下建造范围的B 3 层横向支撑工程完成,该合约的生产力将可显著提升。」
立法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
可是在最后的一次3月6日的会议上,港铁只循例提交季度报告,没有5%报告,没有总站的B 3 层横的向支撑工程的进度报告,没有各「关键绩效指针」报告。简而之,它不以专家报告的建议框架向立法会汇报。
在其2小时15分钟的会议上,议员还有其他关注,例如「范国威议员、葛佩帆议员及邓家彪议员就有狗只在误入东铁线路轨后死亡一事发出的函件及政府当局作出的响应。」即「未雪」事件。
来源:香港立场新闻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385054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