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被梁振英们鄙视的道德约束力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2月01日 转载)
李平更多文章请看李平专栏
港大毕业生议会三个月内举行两次特别会员大会,以大比数通过有关副校任命、校委会主席任命的议案,彰显了港大校友捍卫学术自由、校园自主等核心价值的决心。但是,这些良心议案只有道德约束力,对有关任命的运作并没有法律或制度上的约束力,会否被采纳完全取决于当权者的心态。而梁振英及港大校委会中的梁粉等亲共人士,一再鄙视这些议案、鄙视这种道德约束力,校友和公众徒唤奈何?
根据《港大条例》成立的毕业生议会,有权选出成员加入校董会、讨论大学事务、与大学管理层沟通,但通过的决议,对大学运作并没有实质的约束力,只具道德意义。港大毕业生议会两度举行特别大会,9月1日高票通过的议案未被校委会采纳,11月29日的投票主要是跟进上次议案。问题是,梁振英大有可能隔一段时间后再任命李国章出任港大校委会主席,届时,港大校友还能做什么、还要做什么?
议会9月通过的议案,包括要求校委会30日内确认提名委员会提名的副校长、取消行政长官做校监、校委会主席需由教职员及学生可接受的人选担任。但是,校委会否决了提名委员会提名的陈文敏出任副校长,于是,议会11月通过新议案对校委会决定表示遗憾、要求14日内交代否决依据。不难想像,现时没有主席的校委会再过多几个14日,也不会作出交代,港大校友关注组是不是要再发起一次特别会议,再次通过议案表示遗憾、再次给一个限期交代的最后通牒?
反道德言行不会到此为止
港大毕业生议会通过的良心议案,本来应让梁振英、李国章、卢宠茂等人感受到有自律需要、有道德约束力,但中港官场的融合、香港核心价值持续被蚕食,已令梁振英政府诸多高官、港大校委会诸多名人陷于道德崩坏。如果拿他们的言行去对照德国哲学家康德等人对道德约束力的论述,显而易见的是,梁振英之流的非理性、反道德言行,不会到此而止。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道德约束力源自理性的人具有遵循法则的能力,兼且会追问自身的行动准则是否能成为普遍的道德法则,而后人又对康德的道德约束力说概括出三重意义,一是道德要求一体适用,人们无所逃;二是道德要求具有权威,若有人忽略道德的要求,则此人可说是非理性的;三是道德所要求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其他一切考虑如与道德要求冲突则必须放弃。以梁振英之流的好斗,还会接受道德约束力吗?对他们来说,利益显然比道德更有约束力,梁振英委任李国章出任港大校委会主席只是时间问题,李国章把港大斗得乌烟瘴气只是时间问题。
不影响运作良心议案徒劳
可悲的是,从港大毕业生议会两次投票人数及影响来看,良心议案的道德约束力也在下降,不只亲共报章讥讽,港大毕业生议会有成员16万、只有4,400多人投票不具代表性,连一些本土派组织对议会以新的议案批评否决议案者也大加嘲笑。面对无视道德约束力的梁振英之流,以议案表达民意、展现道德要求,不是不需要,而是远远不够。校委会运作不曾受议案影响,议案所提的要求根本摆不上议程,无耻者可以照样在会上大放厥词,个别委员的不满也好,毕业生议会的抗议也罢,又有何影响?
一旦梁振英委任李国章出任校委会主席,再对他们提出任何道德要求的议案都是徒劳的。只有围堵校委会、罢课等抗议行动,直接影响校委会运作、影响港大运作,才可能触动他们去反省。当然,他们也可能被激怒而采取更非理性的行动,从而引起更多港大校友、更多市民加入抗议,港大或许可因此经历凤凰涅槃而浴火重生,总好过像现在这样被温水煮蛙、慢性死亡。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6710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