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峰:为人民币加入SDR的亢奋浇点冷水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2月03日 转载)
二○○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内地反应有点阴阳怪气。兴奋的人不多,倒有一些学者,肆意大泼冷水,认为中国融入国际经济体系容易被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欺负,牺牲本国企业,让跨国巨企在中国予取予携;有的甚至指斥负责推动有关工作的总理朱镕基是「卖国贼」,签下「丧权辱国」协议,葬送国家利益。十四年后的今天看,中国加入WTO没有牺牲本国企业利益及经济利益,反而成为中国货品倾销全球的锁匙。
近几天,中国朝融入国际经济秩序再迈进一步,她的货币:人民币正式被纳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SDR)内,成为SDR储备货币之一,比重更超越早已成储备货币的日圆及英镑,只次于美元及欧元。这一回内地各界反应几乎是一面倒唱好,有的说人民币进入SDR确认了中国经济崛起,有的指加入SDR可加快经济改革步伐特别是朝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方向加快迈进,更有的憧憬加入SDR是人民币跟美元平分秋色的重要一步。这种对融入世界经济的一面倒赞好跟本世纪初加入WTO的惶恐与冷嘲热讽真有天壤之别。也许,过去十几年中国在国际经济体系内取得巨大好处是引发入SDR亢奋的重要原因。
问题是,今次人民币加入SDR及随之而来的变动包括资本账逐步开放带来的代价及震荡未必是中国政府的粗糙经济管理思维及体制应付得来的,反而可能加剧改革的阵痛及不安,中国朝野实在不要兴奋得太早。
无助成国际强势货币
正如不少经济学者如克鲁明(Paul Krugman)指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顶多令负责管理央行外汇储备的官员调整一下外汇储备的组合,增加一点点人民币资产而已,对金融市场、金融产品交易及美元的主导地位毫无影响。事实上人民币加入SDR后只令全球对人民币的需求在未来五年增加三千亿美元左右,这跟国际金融市场每天上万亿美元的交易量根本不成比例。期待人民币加入SDR会明显增加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份额及作用只能是一厢情愿。
至于加入SDR会增加人民币的需求并令它成为强势货币更是无稽之谈。货币币值强弱受多个因素影响,包括经济表现、资金流向、出入口情况以至商品价格等影响,不是任何单一因素可以左右,更不是入SDR可以改变。只要资金流向逆转如走资或出口不振,又或是作为本国经济重心的商品价格大跌(如油价大跌就拖累加拿大元贬值),不管是SDR篮子内或外的货币都难免受影响。事实上,SDR货币篮内的货币从美元到日圆到英镑都波动不定,日圆在安倍晋三上台前高见一美元兑80日圆,他上台后几乎立时跌至1美元兑100日圆,近两年再进一步跌至120的水平。由此可见,所谓人民币入SDR后会成强势货币完全是一派胡言。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加入SDR而来的资本账逐步开放,资金管制逐步放宽。严格来说,人民币距离自由兑换尚远,根本不符合成为SDR储备货币的条件。 IMF及美国网开一面大概是希望反过来促使中国政府加快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步伐。但是,开放资本账及让资金自由流动对僵固的中国政经体制冲击极大。只要看看今年夏天内地A股股灾及中国政府如何暴力救市就能清楚看到,中国政府高层根本缺乏知识、能力、政策工具管理波动的金融市场,最终只能以「专政」手段包括「拉人封艇」、禁止沽空以至出售股票、要求证券公司自资入场托市等处理问题,余波到半年后的今天仍未平息。
外资进场增股市波动
然而,今次股灾是在资本账未开放,外资无法进场,衍生工具及资金流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到资本账进一步开放,外资能掌控更多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作炒卖时,股市波动的规模将倍升,股灾的灾情将会更严,实体经济受创特别是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将会更严重。到时候经济固然动荡,政治、社会同样不稳,中国政府单凭粗暴的行政干预能否稳住局势实在是个大疑问。
只要想到这里就明白,人民币纳入SDR实在没有多少值得兴奋的地方,忧虑及问题倒是一大堆。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97123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