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峰:加息终来 风险仍在
(博讯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8日 转载)
(资深传媒人 卢峰)

■美国联储局自去年底开始便表示将会加息,却一直未有行动,至日前终于宣布加息。资料图片
既是万众期待又是历来最事先张扬的加息决定终于宣布了。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一如各方预期般公布调升联邦基金利率0.25厘,令美国利率事隔七年后终于脱离零息水平,正式开始利率正常化的漫长旅程。据联储局推算,来年将会加息四次即大约一厘左右,令利率升至一厘以上,到2017年则会回到2厘半左右。
说今次加息万众期待及事先张扬,是因为早在去年秋天停止买债及量宽后,耶伦女士掌管的联储局已预告利率正常化过程(加息)将会落实。可是盼了又盼,等了又等,三月没有加,六月没有加,「众望所归」的九月也没有加。星期二、三的会议已是今年的最后机会,再不加息将带来更大的混乱与不明朗,也令利率正常化过程显得遥遥无期。此所以从政圈到市场都预期联储局今次不会再等一会。
从各种条件来看,今次联储局决定加息的政治考虑比经济需要大得多。对联储局来说,继续观望有两个坏处。其一是发出一个美国经济仍然岌岌可危的讯息,其二是损害联储局本身的公信力。美国经济从金融海啸后复苏的情况虽然有点弱不禁风的味道,但比其他发达经济体如欧、日而言已算好。到近一年就业市场的复苏势头更明显,失业率回到5%,工人收入也开始回升。只是,从企业到消费者信心仍然不足,联储局迟迟不愿加息也增添了这方面的忧虑,令人觉得美国经济仍要靠打强心针才能维持。现在,联储局放胆轻微加息,至少向市场及消费者发出讯息,显示美国经济真正复苏,不需要再打强心针,可以自行呼吸及开始作轻微的复苏治疗如「物理治疗」之类。美国主流传媒把今次决定说成是「a vote of confidence to the economy」不是没有道理的。
再不行动损联储局公信力
第二个讯息同样重要,那就是联储局不怕作艰难或有争议性的决定。虽然说市场人士普遍预期今次会加息,国会共和党人更已一早炮轰联储局迟迟不采取行动加息是纵容通胀(尽管通胀率低于1%),但反对加息的声音也有不少,著名经济学者萨默斯、克鲁明等固然担心过早加息打击经济,民主党人如总统参选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也不认同加息的做法。如何在政治角力中下决定并不容易。更重要的是,联储局一再推延加息决定已令央行的公信力及权威开始受质疑,认为它在「船头惊鬼船尾惊贼」,再不下决定更会予人一种议而不决过于犹豫的观感。
要知道央行的武器除了实质政策工具外还有「信心牌」。当市场及公众对联储局的判断有信心时,有时候只要出口术已能调整市场预期,稳定经济。前主席格林斯潘在声名最盛时就不时以出口术代替实际政策转变。但打「信心牌」得要令公众及市场对央行有信心,若果耶伦治下的联储局再不出手,她本人及联储局的公信力肯定大打折扣,不要说「出口术」稳定经济,即使动用政策工具也可能事倍功半,达不到预期效果。为了保住联储局的权威,为了显示联储局在变动不定的经济中敢于作困难的决定,今次加息是避不了的事。
不过,今次加息在经济上是有风险的。若果美国经济真的像萨默斯所说那样陷于停滞(Secular Stagnation),利率正常化就有可能扑熄复苏的火苗,把美国推向日本式的通缩。 2000年时日本经济稍有复苏势头,央行立时放弃零息决定加息。却原来复苏只是虚火,通缩更是挥之不去,结果加息只令经济收缩,十多年仍难以翻身。但愿耶伦的决定不会重蹈这个覆辙,不然,不但美国受害,全球经济也不好过。
来源:苹果日报
(博讯 boxu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20809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