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公民志愿者给人大代表的一封信/胡杨
(博讯北京时间2012年1月05日 来稿)
我们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生活,是就业地繁荣的建设者。只因没有当地户口,我们被称为流动人口。我们的子女随我们一起生活、读书,可他们却无法在就读地完成全部学业,高考户籍限制,是我们无法跨越的屏障。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全国大约有2.2亿人口正面临同样的困境!据教育部统计数据,2010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小学和初中就学的人数达到997.1万。其中,在公办小学和初中就读的分别占77%和80%。
(博讯 boxun.com)
所以,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就读地读书的公平权利,从2010年3月至今,为了能够将家长们的急切呼声反馈给教育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数百名家长自发行动,在“理性、公开、合法、坚持”的基本原则下,大量走访了随迁子女家庭、留守子女家庭、打工子弟学校、接纳随迁子女就读的公立学校等,与家长、孩子、孩子的本地同学、老师以及本地家长,做了广泛的交流;在集市、广场等公共场所进行社会宣传,争取公众签名,征求意见,目前签名人数已近七万;拜访关注教育的名人、学者;组织学者、家长、媒体召开研讨会;寻求人大代表提案支持;通过互联网论坛、微博、微访谈等各种网络渠道宣传和探讨。家长们的行动有多家媒体进行了深度跟踪报道。
2011年8月,形成了《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网络公示征集各方意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了两次评审,对比了流行的各种解决思路,本着既能解决家长迫切问题,又符合国家总体规划的原则,对方案进行了修正;该方案于2011年10月29日正式发布,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强烈的社会反响。虽然,我们也知道,这个方案的发布是缺乏主体的,教育部从来就不缺方案......
从2010年以来的多次领导讲话中,我们看到了国家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和决心:
2010年7月13日,胡锦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公平” 。
2011年3月10日,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时,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在所在地参加高考问题表示:城市应当为稳定就业者子女就学负责,读完高中后如何完成高考,教育部正在研究解决的办法。
2011年7月15日,针对随迁子女异地高考问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已经在城市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习,那么他们就有权利在所在城市参加高考。
2011年8月28日,温家宝:“要逐步健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保障机制,由输入地政府负责;抓紧研究制订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但,没有时间表的研究过程让家长们心急如焚——孩子等不起!!!
我们主张“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给户籍减负,为教育松绑,做纯粹的教育!高考户籍限制引发的社会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和复杂, 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关乎几代人的前途和未来,关乎民生,刻不容缓,必须尽快解决;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以学籍认定高考资格的思路,乃众望所归、大势所趋。期待国务院、教育部从这里走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希望您能关注2.2亿流动人口的心声,体恤千万学子的渴盼,代表我们做“取消高考户籍限制”的呼吁。
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了解,可选择如下联系方式与我们联系:
网站:http://www.jiaoyugongping.com
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联系人:胡杨
联系电话:手机13911255874;传真010-67716167
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路九龙花园二号楼B座309
此致
敬礼!
教育公平公民志愿者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本文只代表作者或者发稿团体的观点、立场) 40168811535
锘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
|
|
|
|